-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扶贫开发>> >> 正文  
如皋老区迈入“大港时代”
2011-06-23 17:09:31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2008年11月23日,如皋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获国务院批准,这标志着如皋老区奇迹般地迈入了“大港时代”,开启了从基本小康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新跨越。

如皋是江苏最早的革命老区之一,1930年春,红十四军就诞生在这里,其开辟的如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十五块红军游击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苏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部分,新四军在这里取得了反扫荡、反清乡斗争的重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名垂青史的苏中“七战七捷”也发生在这里。如皋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解放以后如皋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落后于南通其他县市,不少老区乡亲还处于“泥墙草房、缺衣少粮”的贫困境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如皋人民抓住江苏省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实现了令人惊喜的持续跨越式发展,如皋竟然后来居上,一跃成为长三角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沿江大开发,驱动老区建设实现历史性大突破

不甘贫穷落后的的145万如皋老区人民,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次又一次研究形势、抢抓机遇,一次又一次大胆探索、急起直追,一次又一次积蓄力量、酝酿突破……2003年6月25日,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的战略决策,吹响了新一轮沿江开发的进军号角。如皋市委、市政府敏锐地发现:这是如皋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大突破的黄金机遇!

如皋拥有48公里长江岸线,然而自古以来这条黄金岸线却始终只是一片芦苇荒滩。如皋人很早就有一个梦想:建大港,迎大轮,发展港口经济,实现以港兴市。现在,梦想成真的机遇来了,怎能不抢先抓住?如皋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编制出“坚持沿江与腹地齐驱,工业化、城市化、集居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努力将如皋沿江打造成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服务长江中下游最具效率的现代物流基地之一,上海都市圈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基地之一,江苏沿江最宜居宜业的滨江新城之一”的沿江开发规划,并率先获批,率先打响了气势磅礴的沿江开发战役!

2003年,在沿江大开发的拉动下,如皋利用外资竟达到改革开放以来23年的总和。此后5年间又连年翻番,累计工商注册外资40.96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9亿美元。5年来,如皋生产总值增长了2.5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增长25倍,全部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6.2倍,财政收入增长了4.1倍。仅仅5年时间,地区生产总值由全省的第22名上升到第16名;到账外资由全省第36名上升到第2名;财政收入由全省的第24名上升到15名,一举跃入苏中前列,跳进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和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

这五年中,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让人民生活大变样。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是2002年的2.4倍,年均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60元,年均增长13.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是2.4:1,是全省差距较小的县(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2.5平方米和48平方米,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寿命达77岁,比30年前增加了近7岁,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0年以上,成为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到2008年底,老区如皋共有18个指标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9个镇(区)率先达到小康要求,254个村基本达到全面小康标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保持平稳提速健康发展态势

30年来,尤其是2008年老区如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南通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坚持以农村生产力发展为中心、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三农”工作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高效农业持续壮大。2008年,如皋全市新增高效农业种植业面积达6.93万亩,其中,花木1.33万亩、湖桑1.37万亩、果蔬2.31万亩、特粮特经等1.92万亩。年上市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5512户,累计上市54.43万头,占总上市生猪的60.24%;栏存500只以上蛋鸡的规模养殖户3057户,栏存蛋鸡704万只,占蛋鸡总栏存的95.59%;年上市2000只以上的肉禽规模养殖户952户,累计上市1113.2万只,占总上市量的96.8%。特色高效、休闲渔业建设面积新增3350亩,总面积达15000亩。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新建成市、镇、村三级种养园区437个,其中,市级17个,镇级50个,村级370个。项目农业势头良好。全市新建成30万元以上“三资”投资农业项目492个,累计投资19.12亿元,其中投资额500万元和超千万的项目分别达到133个和69个,投资额分别为12.36亿元和8.83亿元,农产品出口创汇5987.44万美元。全市南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9家,其中,省级以上5家、国家级1家。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2个,面积84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36个、38个、5个。农业招商引资成效凸显。共争取南通市级以上农业项目36个,资金近亿元。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新春农业招商和赴上海、浙江等地的农业招商专题活动,实现到账外资6995万美元。

——城乡规划全覆盖工程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注重提升功能,第一批6个镇,第二批5个镇已评审结束,其余正在抓紧推进。城镇社区(居)聚居化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按村委会总数30%的比例完成村庄聚居化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已全部启动。同时,积极争取到省2008年度一个省级重点中心镇搬经镇的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27个三类村庄建设规划和343个一般村庄总平面布局规划的任务指标及编制经费,并已委托市规划设计院抓紧编制,27个三类村庄规划已通过南通市规划局初验,搬经镇控规已顺利通过省建设厅的专家评审。全市18个镇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13093万元,完成率达到99.19%。主要围绕重点镇(磨头、石庄、白蒲、丁堰、搬经、吴窑)“三横三纵”、一般镇“两横两纵”的镇区道路建设目标,各镇的总体框架都已经全面拉开。桃园、九华、东陈、高明等镇绿化、路灯等配套设施基本建设到位。丁堰、柴湾、吴窑、下原、磨头等镇结合省级卫生镇创建,不断提升道路、绿化、路灯建设的品位。各镇就综合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农贸市场、工业小区、集中居住示范小区等项目进行精心包装,大力推介,吸引客商到镇投资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污水处理加快推进,桃园、林梓、如城东部工业园区、长江、袁桥等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已基本竣工并投入试运行,丁堰、搬经等11个镇相继开工建设,预计年内主体工程均可完工,其余4个镇也已完成前期准备,开工在即。今年以来,实现房地产开发面积151.8万平方米,完成率达63.23%。18个镇共完成土地挂牌面积54.74万平方米。进城进镇居住稳步推进。根据各镇自报,全市21个镇(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已累计开工建设23716户,建成20291户,入住17876户, 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2.67%、96.39%、84.9%。经市国土局确认,全市已拆除原住房2028户,复垦1796.71亩,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1.35%、81.26%。

——农民创业致富能力不断增强。教育培训扎实开展。均衡教育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重点工程在建33个,竣工8个。全面落实好助学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就近接受义务教育。教育质量高位走强,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和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全省领先,职教技能比武和对口高考全省第一,形成了“普教强,职教兴”的喜人局面。组织培训讲师团成员177人次,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2次,计1822场,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万人次,完成农民创业培训16期,农民创业培训2674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917人。农民转移培训高效突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13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0.68%。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9134人,完成年目标的95.67%,其中,就地转移11355人、劳务输出3423人,劳务输入4356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570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平稳,人均348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家庭经营收入增长较快,人均474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农民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有了较快提高,人均2930元,同比增长11.2%。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人均分别增长5元、45元,同比增长20%、16%。

统筹兼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亮点纷呈

——农民健康工程扎实推进。截至2008年底,老区如皋新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437家,20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了业务用房,128家纳入村公共服务中心范围或村集中居住小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完善,全市参合率达到99.61%,人均筹资标准由60元提高到100元。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2008年度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一期项目计划总投资3487万元,项目区改善不安全饮水人口7.83万人,改善14.32万人饮水水源置换问题,2008年12月28全面竣工通水。2008年11月份,老区如皋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江苏省农民健康工程考核。

——农村文体工程进展顺利。继续深入开展了“十讲文明”、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十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村规民约全覆盖、普及化。老区如皋搬经镇已通过全国文明镇的考核测评,可望获得文明创建的最高荣誉称号。20个镇文化站全面对外开放,全市332个村(居)全面建成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并正常对外开放,在南通市率先实现两个全覆盖,受到省新闻出版局多次表彰。累计发展有线电视用户24987户,完成全年任务的250%。启动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预计年底完成一城两区5万户的整体转换。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如皋市计生指导站和搬经等5个镇世代服务中心已正常运转,白蒲等13个镇世代服务中心正在改造和建设之中。我市的市、镇、村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体系有望在全省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体育健身工程全省领先,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社会救助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如皋骨灰进墓安葬率达90%,共集中迁移零散墓、亭近30000个,长江等6个镇骨灰进墓安放率达95%以上,死亡尸体火化率达100%,殡改成果日益巩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之一。大病医疗救助今年救助38人,发放救助金80.18万元,有效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全市共有镇村“爱心超市”326家,40100余名困难群众得到救助。开展了重度残疾人核查工作,经查,全市一、二级重度残疾人11378名,制订了重度残疾人救助办法和实施方案。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3人。

——农村社会保障工程稳步实施。农保已全面完成全年任务,征收保费1.8亿元,参保人数19.34万人,农保覆盖率达77%以上。全市累计已有11284人进入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保障资金2224.54万元。核定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对象共38668人,发放三种保障金和物价补贴3082.75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足额兑现,动态管理,完善了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郭园等8家敬老院继续实施“关爱工程”项目,新增床位400张,全市敬老院总床位达到2293张,五保集中供养率进一步提高;建成农村社会福利中心10家。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的市级社会福利中心总投资3000万元,于2008年底投入使用。

沿江大开发造就了如皋“上海桥头堡”的区位优势;畅通的苏通大桥与江阴大桥,更为如皋这个“上海桥头堡”插上经济持续腾飞的双翅。大河殇殇,奔腾着老区如皋人跨越发展、勇争上游的豪情;红日灼灼,见证着老区如皋沿江地区日新月异、焕然一新的变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原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先后4次亲临老区如皋考察指导,对如皋沿江大开发、大开放的变化赞赏有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欣然视察老区如皋,盛赞如皋沿江开发“了不起、大手笔”;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交通部部长李盛霖、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等10多位国家省、部委领导和世界神探李昌钰等一批批知名人士纷纷前来视察,对老区如皋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老区如皋145万人民正以吞江纳海的气魄、敢为人先的胆识,奔向世界的胸怀。 

包国平 邱辰 杨立霞

MultiAttachPh
[编辑:王婷]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引领南通老区跨越腾飞下一篇:老区强企富民的领军人 ——记江苏江中集团董事局主席沈良兵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