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调查研究>> >> 正文  
《南通老区》2011年 第13期
2011-12-02 19:39:38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南通老区》2011年 第 13期 2011年11月1 日

(总274期)目 录

▲ 心存忧患 怀抱理想 当好村官

▲ 一块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石——《大江南北》

▲ 平凡岗位 责任重大

▲ 倾心付出 无私奉献

▲ 关于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思考

心存忧患 怀抱理想 当好村官

——学习《大江南北》、《中国老区建设》心得体会

读了《大江南北》、《中国老区建设》两本杂志,我感到十分有幸,受益匪浅。在阅读中,我发现《大江南北》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极富有内涵的史料性杂志,书中的文章包含着对国史党史的重溯,对侵华战争的愤恨,对改革开放的坚定,对强国富民的自信。《中国老区建设》则是一本情系老区,贴近“三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关注民生,实话实说,建设全面小康新农村的指导性刊物。两本书倡导的是一种严于律己的自我鞭策、一种吃苦耐劳的生活态度、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作为新时期的年轻村干部,应该继承和发扬前辈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应该顺应时代的步伐,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自己的力量。

书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文章,给予我很大的震撼。在这经济快速发展的和平时代,我们不能缺失忧患意识,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心存忧患并非每个人心里忧郁、担心而一事不为,而是激励我们为经受得住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进而战胜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等而做出不懈的努力,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建党90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冲破重重惊涛骇浪,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使昔日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土沦丧、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旧中国,一变而成为政治精明、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靠的是理想和信念,靠的是各条战线的仁人志士为了做好工作、实现理想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作为一名直接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的村官,我们应该有崇高的理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奋斗;通俗一点讲就是我们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更好的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群众。俗语说:“好钢需待百炼出,精兵尚须勤打磨”。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历练人生的学校,我们必须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充分在农村发挥自己的才能。但是真正谈到在农村各项工作中自己所起的作用,我还有许多欠缺,仍需加强学习,不断努力。我个人认为要做好如下二点:

一、正确定位,摆正好心态

其一:面对现实,抓住现实。既然我的人生定位让我明确地选择了这条路,我就要给自己定好位,做好一名名符其实的村官,把村官当成我的事业来做,在村官这个舞台上丰富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二:勤勤恳恳,踏实工作。“勿以事小而不为”。千万不能凡事总想产生轰轰烈烈的结果,必须以为百姓服务为宗旨,做好身边的平凡小事。比如说残疾证换新证了,我们亲自给村民送上门,这虽是一件小事,但我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老百姓端茶倒水,交谈很亲切。由于我知道此户以前对农村“三清”工作不太支持,家前总有一个垃圾堆不予清除;聊天过程中我有的放矢地宣传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的要求与好处,他就很容易接受了。

其三:要做事,先做人。如何做人呢?一是凡事按原则办事,做一个公平公正的人。这就要求自身有丰富的理论功底和经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二是要主动处理好与村干部的关系,主动与他们沟通和交流,希望他们为我们多提意见和建议,千万不能某某领导对你提出意见,非但不改,反而积怨于心。三是要处理好与农民群众的关系,不能以大学生村官自居,既然来到农村,就要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农民群众的期盼,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增进感情,赢得信任,磨炼才干,练就过硬本领;在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中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二、脚踏实地,扮演好“三种角色”

其一:做好一名执行者即下属的角色。村里的书记往往是一个村的核心,他们常常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对全村各项工作作全盘考虑和决策,其他村干部也都有专门的负责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主动找事做,主动参与处理村各项事务,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减轻工作量。在办事过程中还一定要及时向他们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遇到的困难,增进沟通与交流,这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其二:敢于做一名负责人的角色。在协助做工作的同时,我们应该主动要求分配工作任务,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提升自身的实际能力。比如主动提出负责一个片的日常管理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做好。不涉及到原则的事情,要主动承担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向其他干部推卸责任。比如片组保洁人员保洁不到位,我们应该经常检查并督促其整改,并可严格按照已定的责任制进行奖罚。又比如:收取农业保险、农村规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规定费用时,很多老百姓很容易谈条件。我们万万不能为了办好今天的事就满口答应。因为对办不了的事乱答应承诺,图一时之便,必带来严重后患,导致自己在群众中失信,根本无法开展今后的工作。

其三:做好一个秘书兼内勤的角色。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做好各类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做好各类文字的书写工作;做好各项台帐的记录工作;做好村网站建设的管理工作;做好惠民政策的宣传工作等等。同时我们应善于做一个热心、勤快的内勤,比如平时主动清扫办公区卫生,保持洁净的办公环境,为周围群众树立一个整洁美观的好典型。

身为一名村干部,我们的本质是服务。服务的前提是我们要具备服务的能力和本领,服务的目标是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实现经济的发展。要现实这一目标,最不能缺失的是理想和为了实现理想而不畏困难、甘于奉献的坚定决心;最需要把握的是加强学习,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虚心向干部群众学习,与时俱进地向书本学习,言行一致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村官”的责任和对农村工作的执著与热爱。(通州区兴仁镇芦花港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孙 霞)

一块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石——《大江南北》

在小学时代,我曾有幸当过江苏省第一份由少年儿童自己主办的报纸《江海少年通讯》的主编,由此我与报纸杂志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十几年来,我保存了很多杂志,那些杂志纸张早已泛黄,但每当我再一次将杂志拿在手里的时候,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特别记忆深刻的是如何与《大江南北》结缘的。那时,我上小学五年级,暑期赴北京《中国少年报》编辑部参加小记者培训活动。在编辑部的办公室里,我发现了一本红色封面的杂志。出于好奇,我拿起来翻阅,被里面的革命历史故事深深吸引了,别的小记者争先恐后地采访编辑,而我躲在一旁看起了该刊物中小故事。那个下午,我的脑海中深深地印上了“大江南北”四个字。

回到家中,我和父母亲说起要订阅这本杂志,谁知发现《大江南北》属于文史类的优秀期刊,比较难订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舅舅的办公室里发现了这本杂志。舅舅是个知识分子,又在机关工作,我阅读《大江南北》也就有了某种便利。上了大学,在学校图书馆的期刊阅读室,我又遇到了我的老朋友《大江南北》,每周末都会去图书馆阅读。毕业后,我当上了大学生村官,心里还想着继续订阅《大江南北》,没想到的是我们平潮镇老干部党总支办公室就有《大江南北》,还定期召开阅读心得交流会。有了这种便利,我对《大江南北》每期必读。

《大江南北》登载的文章中那些凝聚着生死、牵拽着命运的革命历史细节,令人心灵震颤和感奋。作为一名在改革开放年代长大的年轻人,品读其中的作品,我一次次感到中国革命史与我们如此的亲近,感受到革命信仰的力量是那么的珍贵,启迪着我们年轻一代的人生。

《大江南北》中的大多数文章回忆中国革命史上那些永远都不该被遗忘的往事,记述长歌当哭的革命家史,用啼血的文字呼唤信仰,昭示后人。特别是介绍新四军的奋斗史,新四军的军人们为革命征战正酣之时,其家乡却横遭敌人烧杀屠戮,惨至十室九空。空前的罹难和巨大的牺牲,没有让革命前辈们产生丝毫的退却,反而使他们的信仰更加坚如磐石,为革命胜利愈战愈勇。从1937年10月12日新四军建军起,到皖南事变9000余人罹难,新四军的将士们用鲜血铺就了一条革命之路。正如一位诗人所言,那些“被掩埋做了永远不出土的根须/却只见藤子领着芬芳的花朵/爬满陌生人家的窗台”。悲壮触动良知,良知唤起信仰。重提这些历史,彪炳的是信仰的力量和精神的旗帜……正是由于先辈们具有坚定不移的信仰,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才有今天。应该说,《大江南北》记载的宏大革命历史画卷,是中国革命的珍贵记忆,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精神 “富矿”。《大江南北》把“小我”之情融入“大我”之中,用白纸黑字记述中国革命史上的人物和故事,用一篇篇美文感染人、影响人、教育人、鼓舞人。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而信仰面临诸多挑战的时代,革命精神火炬的传承事关重大!

《大江南北》记叙的文字对我们是一种提醒,对社会是一种警觉。品读《大江南北》这些根植于历史血火交织中的文章,我们可见秉烛之明,可见信仰的火炬如日中天!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语重心长,意义重大,催人奋进。回顾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对现实,应付未来。对我们大学生村官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讲,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摸爬滚打、锻炼成长、干事创业、实现抱负,不能忘记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大江南北》则是我们一块坚实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基石!(通州区平潮镇平西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申 盛)

平凡岗位 责任重大——读《大江南北》有感

近三年来,通过对赠刊《大江南北》的学习,老同志们不为名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革命优良传统的高尚感人情操,时刻激励着我在农村基层岗位上奋发前进。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村官,深入基层一线,就是要不惧工作繁琐,不怕生活艰辛,敢于直面工作挑战和生活压力,始终在这个平凡岗位上,坚守责任,默默奉献。这就是《大江南北》杂志中宣传的先辈们革命斗争精神鼓舞、鞭策的结果。这份杂志,它所承载的优秀史实,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历史,更是要我们把所受到的教育,不断转化为今天工作中勇往直前的动力,督促我们在工作中“争先创优”。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新环境、新矛盾、新思维交错在一起情况下,我们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我想起《大江南北》所刊载老区过去岁月峥嵘,先辈们在革命道路上抛头颅、洒热血;在新时期老区建设中,不顾年老体弱,依然发挥自己余热为老区、为家乡建设作奉献。这些鲜活事例,明确引导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村官,不但要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远大理想,更应该明确在基层做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耐性和毅力,用自己知识的力量和国家所给予的良好政策,踏着先辈们的足迹在基层一线“争先创优”,为民谋福!

《大江南北》在让我了解着过去、把握着现在、思考着未来的同时,更是促进自己形成一种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标向牌。那些充满正气与智慧的革命老前辈,那些曾经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随着杂志的文字,在我的眼前渐渐形成画面,一切都似乎那么真实……,久而久之这些都形成了一种革命精神,赐予了我们这代年轻人无限的奋斗力量。深深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在我们肩上所担当的重任,时刻提醒自己,工作无贵贱,责任第一位。

作为新时期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学生村官,不但要发展农村经济,而且更要关注民生。要学会去调查,去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这样才会让我们在工作中做得更好、看得更远。比如说《大江南北》期刊里的“陆丰以老区资源为抓手拉动经济腾飞”和“广西平果县留守老人艰难耕作令人震撼”两篇文章,一篇以详尽的文字内容报道了陆丰老区的经济发展脉络和取得喜人成就;另一个却是用图文的形式,让你视觉震撼地去感受留守老人耕作的辛苦。完全可以了解到他们身处农村,完全听到农民的心声,知道他们的增收还存在很多困难,贫富差距还相当大等等。这种形象的对比,把一种真实的画面完全呈现在我们眼前,比那些调查研究以及评论更加透视,让我们看到了真实、得到了启发;让我们更明白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有不断地去努力工作,创新思路,一心一意为新农村建设谋发展,才能为老区经济社会建设添砖加瓦,才能够把社会主义建设推向纵深。(通州经济开发区碧堂庙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易 明)

倾心付出 无私奉献 ——读《大江南北》有感

《大江南北》是一本“以史育人,以德育人”的优秀期刊。丰富的栏目内容、多样的创作形式、鲜活多彩的今昔事例,不仅宣传抗战以来中华民族反压迫、反侵略、浴血奋战的历史,弘扬可贵的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而且做到“历史与现实结合,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备”,是“老同志的知音,新一代的益友”。

《大江南北》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高扬党的主旋律。如同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讲述着一幕幕发生在昨天的真实故事,有战火纷飞、金戈铁马的激昂,有严谨推敲、春风细雨的真醇;如同一位慈祥的父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大江南北》使我获益颇多。我喜欢看老区风采一栏,其中一篇《城乡统筹建设中的一颗明珠——溧阳市戴埠镇李家园村调查》让我感慨颇深。李家园村曾经地处偏僻,交通阻塞,信息不畅,村域经济十分薄弱。改革开放一声春雷,李家园村的干部群众觉醒了,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在“发展是硬道理”感召下,逐步走上改革创新、致富奔小康的大道。充分利用“天目湖”、“南山竹海”4A级旅游景区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现在村子里,白天车水马龙,游人熙熙攘攘;夜晚灯火通明,歌声笑语不断。李家园村成为溧阳市城乡统筹建设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李家园村的巨变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村干部的带头作用和群众的实干巧干。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既然选择了村官的道路,就要沉下身子,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党让我们到村里来,就是要我们把自己所学的,运用到工作中去。党领导人民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同样,我们必须将群众始终放在心上,时刻把村民当做自己的亲人,把百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只有真心真情地扎在农民群众中,为我们的农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好评。农村基层是艰苦的,也是非常锻炼人的。要想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有所作为,仅凭决心和信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真才实学、不畏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倾心付出,无私奉献,才能真正扎根绿野,茁壮成长。

在农村工作的两年多里,我由最初青涩懵懂的大学生,逐步转变为一名村干部,这期间经历许多未曾料想到的艰辛与坎坷,幸而能够与《大江南北》杂志结缘,能够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与我相伴,不断的给我注入动力,不断地给我指明方向,不断教会我工作方法。(通州经济开发区华山居 季晓晓)

关于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思考 ——读《大江南北》有感

 “青少年常好行乐则国事堪忧;青少年常思忧患则国强有望”。中华民族的振兴需要年轻的一代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攀登拼搏。青少年处于成长发展时期,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外来思潮,对青少年群体产生腐蚀和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有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冒险、刺激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喜欢猎奇的青少年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欺骗性,容易使他们迷失方向,引发对现实的不满,丧失进取、奋斗的内在精神。有的青少年理想信念淡漠,崇尚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甚至信奉“伪科学”,人生观世俗化、功利化。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因此,对青少年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他们加深对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的理解,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

但是,当前革命传统教育的理念陈旧、渠道狭窄、形式单一,导致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知行分离的现象日益突出。时代在进步,青少年接触的信息不断在更新,革命传统教育也应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思路,真正做到贴近实际,与时俱进。

一、革命传统教育的理念要更新人们一般认为,革命传统教育就是让青少年了解过去,知晓老一辈革命家艰苦的奋斗历程,以唤起青少年对来之不易的现有生活的珍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代青少年距离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越来越远,他们生活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可能也无法真切感受到历史,我们不能奢求在一颗甜瓜的心里装着苦瓜的种子。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以“老面孔”应付“新时代”。要使革命传统教育常抓常新、富有成效,更新教育者的理念是当务之急。教育工作者作为青少年思想的引导者,一定要与时俱进地深入了解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思想发展规律;创新思路,改变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教育活动。

二、革命传统教育的渠道要拓宽纵观各行各业革命传统教育的现状,革命故事、参观遗址、扫墓纪念等等,这些传统的教育模式当然不可或缺,但面对当代青少年活跃的思维、宽广的知识面,显然是捉襟见肘的。我们要拓宽渠道,把更多的教育内容纳入到革命传统教育的范畴中来。一是整合教育内容。通过对历史的讲解、对遗址的参观、对烈士的凭吊,使青少年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始终把党史和近代革命史的学习有机结合好,作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主体内容。二是挖掘各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建立本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升华革命传统对青少年的感召力,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三是重新转换角度。注意发现和整理一些符合时代特征、具有针对性的新事例。如今的一些青少年常常养尊处优。在这太平盛世的顺境中,不妨更多地突出诸如傅连璋、陈康容那样抛弃优越生活条件,自觉走上革命奋斗道路的典型,宣扬类似钱学森面对美国的威逼利诱,毅然踏上回国征程的事迹。让青少年知道,不光是时势造英雄,更多时候是事在人为。

三、革命传统教育的形式要创新简单的说教容易让人厌倦。要想方设法让传统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使青少年喜闻乐见。除了传统的参观、报告、讲座、班会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将传统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走进社区,服务孤老”、“团结友爱,锐意进取”、“感恩父母,回馈社会”、“艰苦奋斗,提升能力”等主题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感受革命传统强大的生命力。将传统教育和学刊用刊结合起来。学校可以征订一些宣传革命传统的刊物。例如《大江南北》杂志,是一本“以史育人,以德育人”,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熏陶与教育的优秀期刊。其丰富的栏目内容、多样的创作形式、鲜活的人物事迹,不仅宣传了抗战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压迫、反抗侵略、浴血奋战的历史,弘扬了可贵的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而且做到了“历史与现实结合,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备”,让人从更深层次上感悟到革命传统的“根”与“魂”。将传统教育和最新技术结合起来。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我们可以建立“红色网站”,足不出户游览革命遗迹,将自己学刊用刊的心得体会在网上与大家分享。只要科学引导,网络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青少年丰富知识、提高素养的一件利器。弘扬革命传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紧迫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事关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走出一条紧跟时代步伐、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革命传统教育之路。

(通州区平潮镇团委副书记、云台山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王尹哲)(原载2011年第10期 《通州老区》)

MultiAttachPh
[编辑:李天时]
上一篇:《南通老区》2011年 第 12期下一篇:执政为民:共产党人不变的信仰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