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政法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调查研究 >> 正文  
清廉家“风”吹送正能量 ——读《周总理的家规》有感
2015-09-29 10:38:55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中央电视台2014年春节期间搞了一次关于“你家的家风是什么”的调查。“家风” 这似乎已经淡出人们视野多年的词语,成了最“火” 的公众话题。伴随着记者的一个个采访镜头,一个个活灵活现、形式各异的大众人物,栩栩如生的向央视记者纷纷述说、纷纷吐槽自己各自的独特家风。

闲暇时翻阅《大江南北》,读到《周总理的家规》一文。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之中精心订出10条家规:一、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门去看他;二、来京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在此期间,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四、看戏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车子;七、不要别人服侍;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自己是总理的亲戚;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有此10条家规,凡和周总理沾亲带故的,人人自律,遵纪守法,不敢越雷池一步。

总理的十条家规,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伟人的襟怀如山高水阔、纯真透明,如竹节虚心、无私坚忍。严禁特权,做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是总理家规的核心内容。譬如“在外面不要讲与伯父的亲属关系,要做一个普通学生、普通劳动者”,再如“不能因为伯父是国家总理,你们就有任何特权思想,更不能要求特殊照顾”,还有“公家的汽车不能接孩子”等极为具体的要求……做人民的勤务员,是周恩来同志一生恪守的准则,从他对身边至亲的谆谆教诲和严格要求中,不难窥其梗概。

国家利益至上,严于自律和善待他人,是总理家规的重要基点。创业维艰,守业更难。在孩子们面前,总理无数次流露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多情”——“想起几十年来牺牲的那么多战友与同志,我们是幸存者,还有什么权利不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呢?”他为此要求侄子、侄女艰苦朴素、刻苦工作,不能讲吃讲喝、追名逐利;选择学业和工作,要到基层、到最艰苦的地方;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我带领全家向无产阶级投降”……幽默诙谐之中,尽显长者的机敏睿智与儒雅亲和,其话语筋骨奇崛刚正、掷地有声。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对照周总理的这“十条家规”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要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和“讲规矩”的要求,就会自然看到我们个别领导干部在对待亲属和身边人方面的巨大差距。尤其是个别领导干部由于没有“家规”约束,致使一些亲属或身边人假借领导名义和关系而狐假虎威大搞特殊化。甚至有的领导干部不仅故意放纵这些人搞特殊化,致使党和国家利益严重受损。而事实上,无论是个别领导干部的自身腐败,还是亲属或身边人的违法犯罪,其中极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领导干部不仅对自己缺乏“自律”,而且对亲属和身边人又缺乏严格的“家规”约束。

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对于青少年来讲,要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自我修炼。

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名词,比如“官二代”、“富二代”近年又出现“拆二代”。从家庭关系这个视角看问题,所谓“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相当程度上都不是年轻人自己人生努力的结果,而是对祖宗、父母的“天然继承”。正因为“财富和幸福来得太过容易”,这些年轻人最容易堕入骄奢淫逸,无所作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也最容易失去道德荣誉感和奋斗精神,如果加上有的家庭的“家风”、“家规”本来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的年轻人们就很可能成为类似旧时代的“纨绔子弟”和“恶少”类人物。 

家庭连着地方、社会和国家。“家规”既是对家庭的爱护,也是对党风的维护,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一个人在家庭中尊老爱幼,谦虚谨慎,克勤克俭,严格自律,讲原则,重正气,在单位里、社会上也必然能够表现良好。反之所谓“家门不幸出孽子”,必然祸害社会,成为家庭、地方、社会的破坏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风、家规”,不仅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且事关党风和社会风气。

欲先治国,必先治家,个性关乎党性,家风连着党风,家风正则国风清。每一个党的干部决不能把家规家风当作个人小事、家事,而应该把家规家风看成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在加强自我党性修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的同时,还应当对亲属和身边人做些严格的“家规”,并自觉遵守。

家庭是社会的成员,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规体现着各自的价值追求和传承;无数个家庭的家风汇聚起来,则构成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状态。家风正,则党风端;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民风淳。我们应当从自己的家庭做起,特别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以“良好的家风”为镜子,认真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正心、修身、齐家”,让好“风”吹动正能量,让社会风清气正,携手同心共筑“中国梦”。

(兴仁镇温桥村支书助理 村委会副主任 大学生村官 孙 玉)

[编辑:系统管理员]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