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坤明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活着的人们应该不忘他们,人人有责任更有义务寻找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来教育下一代。
我的家乡在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镇北有个芦荡桥古墓园,它位于新坝村20组,是通州和如皋两区市的交界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和武工队战斗过的地方。过去,这里是一片荒草地,到处长满芦苇,穷人死了就葬在这里,成为古墓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不少革命战士牺牲后也安葬在此,平潮人民为了纪念死难战士,于1945年建立了“芦荡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因此,古墓园就成了穷苦人和革命烈士的墓地。去年,我为镇政府采写历史文化名录,专门抽出时间到该村进行调查寻访,不少老年人听说后主动向我反映烈士们的事迹, 将安葬在此的10多位革命烈士,通过调查笔录,整理了他们的事迹,打印成宣传资料,请老干部在中小学向师生进行了宣讲,使大家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这里仅选了几位烈士的事迹,以表纪念。
黄文章冒险贴标语
黄文章,1927年出生于新坝村2组贫苦农民家庭,曾任村民兵分队长。
IMG_20130403_092527黄文章祖辈目不识丁,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识字写文章,故给他取名“文章”。但他家一贫如洗,无钱供他上学。黄文章虽不识字却很知事,他深明大义,爱憎分明。十几岁就参加了民兵,并任村民兵分队长。当时大家都称他“小黄”,只要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他都能出色地完成。1943年的冬天,当时任如皋县老一团侦察员的冯洪宜同志交给他到敌占区张贴标语的任务。当时,新坝镇南头杜观堂(今吉坝村10组)筑有“炮楼”,到那里去贴标语是玩命的事。黄文章根据老冯指示,勘察了张贴标语的路线、位置。一天半夜时分,外边伸手不见五指,黄文章手提一只自制的木质浆糊桶,里面放着自制的小刷子,把几张红绿标语折叠好藏在内衣袋子里,顺利地张贴了4张标语。第5张标语要张贴在炮楼下边一间矮房的土墙上,十分危险!他猫着腰,轻手轻脚地走到墙根,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标语贴上墙。第二天早上,当炮楼里的敌人发现了标语时慌了手脚,以为武工队昨天晚上来过了,吓得几天不敢下炮楼,大灭了敌人的威风。
康家父女为革命筹集子弹
康锡泉,1903年出生于老坝村5组贫苦农民家庭。
康锡泉在其弟康锡才(新四军)的影响和教育下,积极为根据地和武工队办事,当时,康锡泉在芦荡桥南桥头开了一爿肉铺,以肉铺作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实际上肉铺是一个秘密联络点。
抗日战争年代,根据地急需子弹。新坝杜观堂开鸡鸭行的戴少卿夫妻通过内线,搞到子弹后由戴少卿之妻戴陈芳装在卖鸡蛋的篮子里送到康锡泉家的肉铺里,再由康锡泉送到芦荡桥北边根据地。有时戴陈芳送子弹不方便,康锡泉就叫女儿康秀英去戴家取子弹。康秀英当时仅有十五、六岁,但胆大心细。从肉铺到戴家要过新坝镇,在路上经常碰到匪军和自卫队。康秀英穿着破旧的衣服,手提淘箩,大白天穿过新坝镇到戴家取子弹,她将木匣包装的子弹放在淘箩里,上面摆上鸡蛋,装成买鸡蛋的,将子弹取回。康家父女多次为革命前线运送子弹,深受上级的表扬。
葛长春只身外出打游击
葛长春,1915年生于老坝村4组。参加革命前开过木行、杂货店,他个性耿直,能写会算,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并忠于革命。
1939年下半年他出任云屏乡乡长。任职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他的爱国热情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
在1942年夏锄棉花草的时侯,一天,被老百姓称为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国民党九华山独立排排长邱连生麻子带领几十个伪兵来抓葛长春,结果扑了个空。邱连生麻子恼羞成怒,一把大火将葛长春家的房子烧成灰烬。葛长春的两个堂兄弟,一个叫葛长祥、一个叫葛长福,因此受到牵连,三家共被烧光草屋,瓦屋各6间。
此后,葛长春更加仇恨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鬼子,只身外出打游击。经常与乡游击队员在龙舌乡王家小桥的农民黄步周(地下秘密联络点)家活动,组织发动游击队员、民兵和老百姓与敌人展开斗争。先后6次配合区武工队,夜里到平潮至白浦的公路上烧日本鬼子的竹蓠笆,最多一次行动汇集了李南区的5个乡1000多人。他还组织干部和群众深夜挖公路、拆桥梁、断交通,弄得鬼子头昏脑涨,不知所措。葛长春敢于革命,英勇无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葛长春的名字,深深铭刻在云屏乡的人们心中。
夜捉汉奸 智征公粮
康锡才,1918年出生于老坝村5组。1943年参加革命,曾任云屏乡乡长、薛尧区组织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盘据在张官乡任口(任口村任口镇)炮垒儿里的鬼子活动十分猖獗,我方云屏乡干部根据李南区区公所指示,多次组织人员去张官乡征粮,都很快被鬼子发现,遭到鬼子的枪击。这一情况上报给区长李昌海后,他带人亲自试了两次果真如此。鬼子对我方活动为什么了如指掌?区乡领导经过实地观察:发现云屏乡与张官乡隔河相望,只有一个坝头进出。坝头与任口镇直线距离500公尺左右,河东住有3户人家,其中一户3间房子朝东,正对着任口炮垒,户主叫张家昌,祖传裁缝手艺。通过细心分析,明查暗访,初步判定是张裁缝捣的鬼,因此,区公所决定夜捉狗汉奸,虎口征公粮。
1944年秋天的一天深夜,由康锡才乡长带领石俊(区突击队二组组长)、郭继忠(张官乡财委)、李昌芳四人组成的行动小组,手持匕首,腰缠手榴弹摸进了张家昌的家。四人进屋后,借着手电光将张家昌从床上拎起,石俊用匕首架在他脖子上,厉声说:,不许吵,不许动,不然就杀死你。张家昌定了定神,颤抖着声音说:“我知道你们是来抓我的,不要捅死我,我跟你们跑。”说完康锡才找了一根绳子,将张家昌五花大绑,押到龙舌乡瓦车逢村吴金鳌家。经连夜审讯,张家昌交代了他为敌人发信号的真相,原来,张家昌不务正业,充当伪汉奸,只要发现我方有人进了张官乡,他就向炮垒摇白褂子,以此报信。张家昌向康锡才乡长求饶地说: “关于粮的事,你们不要再来了,我负责把粮收好送来,立功赎罪,下次再不干坏事了。”
过了4天,张家昌亲自撑船,将3000多斤的元麦和小麦运送到云屏乡三村村队长康锡纯家的河下,康锡才将3000多斤粮食全部上交乡政府。云屏乡的老百姓拍手称快,高兴地说: “康乡长为我们除了恶,解了恨。”
姚连英巧护张村长
姚连英,女,1929年出生于平东乡蒋桥村,贤慧伶俐,爱憎分明,种田为生。
1944年4月初的一天上午,姚连英的丈夫姚汉生外出卖铁具。她坐在家门前铁器摊儿旁,一边纳鞋底,一边看摊儿。9点钟左右,突然有一个人急急匆匆冲进了她的家。姚连英连忙赶回,见是河西薛唐乡l0村(龙舌乡顾元村)村长张育,忙问;“什么事?这么急?”张村长低声说:“我在桥上(即芦荡桥)执勤,看见南面来了一群黄狗子,我来不及走了。”姚连英镇定地说:“不要紧张,没事的,你坐在灶门口烧锅,我去应付。”说完,她舀了两瓢儿水盖上锅盖后,手拿鞋底若无其事地回到摊儿旁。刚坐下,足足有20多个国民党匪兵扛着枪,歪戴着黄帽子,一步一拐地走近了摊儿。
匪兵们见一个少妇人坐在摊边纳鞋底,便驻足与姚连英搭讪起来。领头的一个大个子说: “老板娘,生意不错吧……”其中一个抢着说:“老板娘长得真好看,男人在家吗?”说得匪兵们哈哈笑。姚连英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悄声地对匪兵们说:“兄弟们还穷开心呢,当心赵虎(李南区区队长)来了,要你们的命,你们过了我家后边的芦荡桥,就别想活命,我劝你们快点走吧!”匪兵们一听“赵虎”的名字,个个收住了笑脸,面面相觑。只见领头的一个朝着匪兵们说:“弟兄们,咱们还是回去吧,不要白送死。”说完,匪兵们连忙掉转头,向返回的路上走去,有几个匪兵临走时,还顺手牵羊地拿了几把菜刀和铲刀。
敌人走后,张育村长握着姚连英的手说:“大妹子,谢谢你帮助我脱了险”。
难忘的新坝战斗
新坝战斗是在1944年6月9日深夜打响,次日凌晨胜利结束的。
两三天前,伪平潮区团长张 强和二区区长张 谦兄弟俩,指派伪中队长陆德林带伪军50余人来新坝,直奔李茂堂木行的后栈房,随后,通知新坝村的保长、甲长开会,由他们强迫喊来60多个农民,指使民工们锯树的锯树,挖壕的挖壕,人们才知道,要在这里筑防御工事。经过3天的苦劳,工事筑成。整个防御工事圈地4亩,四周壕沟3尺宽、3尺深,沟外四周堆上锯下来的树丫枝,树膀子用来搭地堡。沟上朝南、朝北,朝西大路的三面搭了6个地堡(老百姓戏称为地瘪子),一面两个。这般架势,好不森严。
1944年6月9日,是历史上新坝乡、颜桥乡和云屏乡三乡人民难忘的日子。夜里11点钟左右,一声枪响划破了寂静的夜空,继后零零星星的枪声灌入耳际,人们清楚这是在打仗。还有的人翻身起床,朝外看看动态。还有坝西村、颜桥村的老百姓煮鸡蛋、烧茶、做饭准备慰劳新四军……
新四军是在李茂堂家沟西隔河进攻的。由于天黑、射程远、目标不清,战斗进展不快,连续的枪声相持到天放亮后才开始发起总攻。战士们淌过河,利用河坎优势,向敌堡猛烈射击,终于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伪中队长陆德林、排长朱益明最后被打死。
这一仗,我军有19名战士壮烈牺牲,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中共如皋县龙舌乡党委和人民政府在龙舌乡政府的西边苗圃里树碑立传。碑的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手笔:“革命死难烈士万岁”,碑的北面镌刻着碑文:
“一九四四年六月七日,驻平潮伪军妄图打通平潮至石庄公路,派一个中队窜踞新坝,我如西县团一部于九日星夜奔袭新坝。翌晨,平潮之敌来援,被我伏击,仓猝东逃,又遇我四分区部队狙击,共毙伤敌军百余人。新坝据点夷平,我如西团19名战儿于此战英勇捐躯。龙舌、何园两乡民众备棺盛殓安葬于此,以为褒扬先烈。”
当地的革命烈士夏祖椿就是其中的一位,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他们。烈士们安息吧!
(平潮镇“两会” 孟坤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