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民 钱静人,原名德鹤,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潮桥人。1938年在上海就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的派遣回到家乡参加通如地区的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先后担任区长、区委书记、县长、地委专员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化局局长、江苏省文联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江苏分会会长等职。他的名字,对年轻人来讲,可能是陌生的,但在老一辈人的心中,却是永不磨灭的。他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家乡广泛流传。 临危受命 1938年3月19日,日军侵占如皋城,国民政府如皋县政府先后迁移至李堡、丰利、马塘。 就在这一年,钱静人新婚燕尔,但他毫不顾及小家的安逸温馨,一心系念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听从组织安排,肩负抗日重任,和新婚妻子赵宛华一起,从上海回到家乡,担任如皋县掘马南区动员委员会主任。所谓动员委员会,就是动员中国劳苦大众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那时敌强我弱,环境恶劣艰险,个别党员干部害怕艰苦斗争,缺乏必胜信心。1941年8月,日伪全面入侵如皋东乡,发动大扫荡,我方有个叫闪电代号的区长上任不久就不干了,给该区带来了严重影响。党组织即派钱静人临危受命,任掘马南区区长。 掘马南区界址在现今掘港镇与马塘镇交界处的南边,日伪军与地方顽固派、汉奸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气焰嚣张。敌人的猖狂,非但没有吓退钱静人,反而增强了他的斗争意志。深夜,是他开展工作的最佳时机,他常与区乡干部严桐寿、严朋寿、陈谷容等在一起与敌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一次,钱静人在马塘北郊陶林村(今马北村)与乡干部开会,通讯员送来一封紧急文件,要天亮前送到马塘镇纠察队队长黄立荣手中。夜色深沉,钱静人当机立断,立即将急件交给王文华乡长,要求他连夜派人送去。民兵队长管德新挺胸而出:“我知道黄立荣住处,我去。”管德新等人如离弦之箭,不走大路抹田角,逢沟过港,游过了7条河,直奔马塘。对上暗号,交上急件,天刚放亮,黄立荣及其纠察队员们便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敌人扑了个空。 敌人把钱静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但却一时找不到下手的机会。狡猾的敌人把目标盯住了钱静人的妻子赵宛华,妄图捉住赵宛华,从而制服钱静人。 当时钱静人战斗在对敌斗争第一线,为了赵宛华的安全,钱静人不让赵宛华跟在自己身边,把她安置在马塘镇西郊一农民家。敌人得知这一情况,来了个“三管齐下”:一方面安排人在农户家蹲守;一方面在赵宛华必经的马塘西寺桥上设检问所,派大兵逐个盘查行人;同时又在马塘街上挨家挨户进行“地毯式”搜查,发现可疑之人,立即捉拿。钱静人得知此情,心急如焚,立即派人通知赵宛华注意隐蔽。赵宛华知道过不了西寺桥,就急中生智,快步回头到马塘镇预备巷口娘家大嫂开设的小百货店里借宿。十多平方米的店铺,一眼到底,怎能藏人呢?为了保证表妹的绝对安全,娘家大嫂急中生智,店铺一墙之隔就是公公的亲家古镇著名张复隆家的酱园坊,不出店,只要翻过店后窗,就可进入张复隆酱园坊的“荒园”。这里是张家酱园坊的晒场兼贮物场,园内树木扶疏,杂物丛集,在夜幕的掩护下藏几个人是不成问题的。数十只大缸有的装着酱或酱菜,还有若干大缸闲置着,有的空缸倒卧或倒放。大嫂手脚麻利,飞快地翻过店后窗,带着赵宛华来到荒园,只见有只倒扣的缸还有个大缺口,缸口处地面凹陷,便将赵宛华藏进倒扣的缸内,又用随手可取的破旧芦苇在缺口处遮掩。不久日伪汉奸一伙人沿着石板街到大嫂店内,只见睡眼惺松的大嫂和佯装熟睡的孩子,没发现可疑之人,对上户口,就走了。 躲过了这一劫,但大嫂家不可久留,马塘西郊的农户家也不可再去,怎么办?赵宛华第二天决定前往杨曹乡去找钱静人。钱静人在哪里?赵宛华也不知道。她决定先去找杨曹乡农抗会长。在去农抗会长家的路上,不远处传来枪声,不好,有敌人!她三步并着两步走,迅速走近老界港,只见那儿路边两旁田野里长满了玉米,玉米秆漫过头顶,过了玉米地又是一片无垠的芦荡,芦苇一人多高,酷似绿色海洋。她决定利用天然屏障绕着小路暂避附近的顾妈妈家。赵宛华曾经在钱静人带领下到过顾妈妈家,顾妈妈是位坚强女性,儿子参加了新四军。当顾妈妈听到不远处传来枪声,急忙到外张望,只见暮色中一位身材熟悉的年轻姑娘仓促而来,后面没有围追者,心里镇定下来。顾妈妈认出是赵宛华,赶紧把她迎进屋,从衣橱里拿出一件青布褂子,来到赵宛华面前,说道:“姑娘,你听我的,把衣服换上。”说着赵宛华换上了青布掛子,再围上围裙,扎上印花头巾,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姑娘。顾妈妈吩咐:“万一敌人发现了你,我俩就母女相称。”一会儿功夫,鬼子和伪军接踵而至,闯进顾妈妈家。一个伪军看见坐在锅门口正在煮晚饭的赵宛华,喝问:“你是什么人?”顾妈妈赶快来到灶前解围道:“老总,她是我的女儿,”又不慌不忙地拿了些鸡蛋给伪军,村里两面派保长也连忙上前担保,才使赵宛华又化险为夷。后来赵宛华就留在了杨曹乡开展民运工作,与钱静人并肩战斗在一起。 威震敌胆 1941年底,日伪占领如皋东乡各大集镇,三十多个日本鬼子带领伪军从孙窑、马塘等地对位于马塘镇西南的杨曹、里仁等五乡实施重点攻击,所到之处疯狂地推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抢光、烧光、杀光),无辜乡亲顿时无家可归,流落他乡。为了保卫家乡,保护百姓,钱静人与杨曹乡乡长杨果年、五乡联防大队长毕成等带领乡游击队,紧紧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瞅准战机,给日伪军以致命还击。几个回合下来,日本鬼子不甘心失败,除了白天扫荡,还经常夜间进行偷袭。斗争日益残酷,环境日趋恶化。1942年夏,终因汉奸告密,杨果年、毕成不幸被捕,英勇就义。紧要关头,时任县警卫团政治部主任的钱静人又专程来到杨曹乡指导工作,钱静人在会上传达了上级关于“县不离县,区不离区,乡不离乡,坚持原地斗争”的重要指示,同时决定杨果年的妻子杨勤英继任杨曹乡乡长,稳定了军心、民心。 不久,日本鬼子和伪军又到杨曹乡大扫荡,新整建的游击队在钱静人的指挥下巧妙迂回到敌人背后伏击敌人。钱静人把地点选择在一条两面环河的夹车路上,吩咐游击队员们隐藏在河边的芦苇丛中,并面授机宜。敌人来时,游击队有意在路西头放一枪以迷惑敌人,敌人欣喜若狂,以为这次找到了“对象”,疯狗似的向西冲。当大队人马刚撞过这条长达二华里多的车路后,游击队的影子却找不到一个。突然车路东头又是一枪,敌人又一窝蜂地向东冲去。接着是中间开花,半路上又打了几枪,鬼子如同惊弓之鸟,来回往返,疲于奔命。一天围剿只落得个筋疲力尽,傍晚龟缩到据点里去了。 日本鬼子为了征服杨曹乡,于1943年初,调动大批日伪军在汉奸带领下分水陆两路前来扫荡。杨曹乡是天然的“水套子”,河沟纵横交错。陌生人进得来出不去。一旦走进去,转来转去又回到原处。钱静人通过实地考察,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布下天罗地网。从陆路来的日伪军走到游击队设置的“生死门”时,只好一个人侧身挤过。刚过一半人,我游击队开枪射击,敌人乱作一团,原路逃回。从水路来的敌人,船卡在民兵安在水下的双层暗桩上,这时游击队趁机开枪。敌人见我人少,上岸猛追,可游击队从暗坝撤退。敌人继续追击,但情况不熟悉,纷纷落水。我游击队安全转移。敌人损兵折将,空手而回。 当年钱静人在汤园区兼任区委书记,还领导杨曹乡民兵在三角渡据点四周巧布地雷阵,常常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炸得日伪军死的死,伤的伤,滚的滚,爬的爬。不仅如此,还在敌人行进的路上挖陷阱,陷阱中安上竹尖桩,掉下去非死即伤。日伪军对此胆战心惊,连连哀叹:“宁过三条江,不过杨曹乡。不怕鬼敲门,就怕钱静人。” 冒险筹药 1940年10月黄桥决战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东进掘港。11月下旬,于马塘镇和平接管国民政府如皋县政府,并以白蒲经丁堰至柴湾河以东为界,将原如皋县一分为二,河东为如皋县(如皋东乡),河西称如皋西南行政公署,后升格为如西县政府。此时,钱静人常驻马塘以北沙家庄一带,化整为零,与日伪军几乎一日一战,每天都有游击队员受伤。为了救治伤员,急需药品。但马塘以及马塘附近的医院、诊所、药店都被日伪军严密监控,新四军采购药品十分困难。钱宛华想起自己的在马塘镇开小百货店的两个表哥于伯熊和于仲馨,他们从小就随人到上海学生意,上海对他们来说算是轻车熟路了,何不请他们借进货的机会从上海夹带些禁运的医药物资提供给游击队呢?钱静人觉得这个主意好,决定亲自去找两位表哥试一试。但马塘镇此时已被日伪军控制,从沙家庄到马塘镇有15华里,沿途都有日伪军及其便衣队巡逻。大家认为钱静人目标太大,容易被敌人发觉,太危险了,建议派其他同志去。但钱静人认为,于氏兄弟是自己妻子的表哥,只有自己去,才有可能说服兄弟二人甘冒掉脑袋的危险,为游击队采购药物。其他人去,成功的希望不大。钱静人当场表示:为了抢救伤员,冒再大的风险也不怕。赵宛华也主动要求跟丈夫一起去,这样把握就更大。 一个秋雨绵绵的下午,钱静人身着蓑衣,脚穿草鞋,带着化装成村姑的赵宛华来找于伯熊和于仲馨兄弟俩。半路上果然遇到了敌人,钱静人手疾眼快,拉着赵宛华一路狂奔,任凭子弹从身边呼呼飞去,赶紧拐入于氏故园西边的“车路”,躲进路边的芦苇丛中,只听见子弹射在芦苇叶上沙沙作响,钱静人夫妇蹲在芦苇深处一动也不敢动。于氏故园西侧的这条“车路”,它向北,一直通向沙家庄、丰利,直至东海滩涂。“车路”两边是河沟,茂盛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缓缓向北铺开,茁壮的小毛草向本已狭窄的“车路”上挤压,毒蛇蜈蚣出没其中,人走在这条“车路”上总是怵怵颤颤的。敌人胡乱放了几枪,又派几个人钻进芦苇丛中四处搜索,没见人影。他们只看见两个人的背影,根本没有想到是钱静人夫妇,只以为是两个胆小怕事的农民躲了起来。眼见天色渐晚,敌人不敢久留,就撤走了。待敌人走远了,钱静人夫妇才趁着夜色,走出芦苇丛,来到于氏兄弟家,向他们说明来意。兄弟俩深知要从上海运回药品,十分艰险,拿不定主张。钱静人、赵宛华向他们坦陈民族大义,如实告知游击队伤员缺医少药面临生命危险的困境,鼓励兄弟俩为了抗日救国冒险走一趟,并约定派便衣队到马塘接应。于氏兄弟碍于亲情,更深明大义,想伤员所想,急伤员所急,硬着头皮答应了。几天后,从上海运回十多个大木箱,在于氏故园宅南内河边卸货。钱静人也不食言,一听到消息,在夜幕掩护下,即派县警卫团便衣队驶来小木船到故园北侧运走了大木箱。这次从上海运回的有:纱布、绷带、酒精、药棉、红药水、紫药水、双氧水、六O六(青霉素)等等,还有一种叫“金老鼠屎”的药,相当于今日的快克。知道内情的人都说,这些药品来之不易,是钱静人几乎丢了性命才换来的啊! 1943年,大扫荡开始了,钱静人希望于氏兄弟每隔半月运送一次医药物资给县警卫团。于氏兄弟按钱静人旨意冒着危险,多次运送禁运物资,引起日伪注意。这一年秋天,于氏兄弟运送一批物资从上海刚到达南通青龙港时,就被汉奸扣押了。后钱静人想尽办法,通过多方保释,物资充公,于氏兄弟才死里逃生。 1945年9月22日,抗战胜利后,如皋县易名如东县,如西县复名为如皋县。钱静人担任了如皋县易名为如东县后的第一任县长,主持召开了如东县庆祝抗日胜利大会。 上图为:钱静人在如东县庆祝抗日胜利大会上讲话 1949年,钱静人随百万雄师过大江,又回到他曾经战斗过的上海,任松江苏南地委专员,赵宛华任上海新华书店(总店)军代表兼书记,住上海新乡路1号楼。新乡路距于氏兄弟第二故乡上海虬江支路21弄1号仅百步之遥。钱静人任职上海时,常到21弄1号与于氏兄弟们叙旧。钱静人是江苏才子,怀旧之情油然而生。为了不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于氏兄弟冒着生命危险,多次从上海购回如东警卫团所需医药物资的刎颈之交,特邀于氏兄嫂前去松江小住,登天马山一游,钱静人并吟诗相赠: 立马松郡第一峰 ——偕伯熊兄嫂登天马山有感并赠兄嫂 立马松郡第一峰,纵目吴越泛葱茏; 相望山川浑欲醉,回眸江海烟雨濛。 携笔从戎赴国难,旌旗东指烽火浓; 十载沙场轻生死,百千志友成鬼雄。 单枪搏战镇奸宄,双轮御敌更从容; 荒园隐身赖吾嫂,水泽求药仰伯仲。 劫波历尽庆欢聚,往事惊魂梦痕中; 契阔谈宴怀故旧,亲情如峦铸九重。 临别时,钱静人对于氏兄弟说:我家和你家生死相依,比亲兄弟还要亲,今后在亲戚关系上不再提什么表不表了,就此去掉“表”字。 2020年,是钱静人逝世40周年,特作此文,以示纪念。钱静人舍生忘死、救国救民、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他与家乡人民结下的生死相依的鱼水深情,将永远植根于家乡人民的记忆中: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