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将海安老区精神升华在激情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2020-07-27 10:29:44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读《海安市革命老区发展史》有感

海安市南莫镇于桥村党支部书记 田砚兵

在热切期盼中,红色海安本土红色基因传承教材《海安市革命老区发展史》(以下简称《发展史》)出版了。结合工作实践、防控疫情和党建工程,我通读了《发展史》,感觉如饮醇浆,酣畅淋漓,胸中油然升腾起将海安老区精神升华在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的激情。

掩卷深思,心潮澎湃。在新中国“站起来”的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海安军民在党的领导下,锻造了举世闻名的“七战七捷精神”,奠定了革命史册上“解放战争胜利起点”的丰碑。

在新中国“富起来”的艰苦奋斗的改革开放年代,海安人民叫响了“万众一心、艰苦创业、开拓争先”的新时期海安精神,走出了“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大发展的“海安之路”。

在新中国“强起来”的攻坚克难的奋发图强新时代,海安百万人民擦亮了“海纳百川,创新争先”的新时代海安精神,创造了“产业高地、幸福之城”的高质量发展金品牌。

艰苦练意志,奋斗扬精神。海安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在勇于实践的伟大征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奇迹,彰显了海安老区人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这是海安老区的精神财富、丰厚的政治资源,是海安人民凝心聚力,持续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要法宝。

掩卷深思,学以致用。我深知,将海安老区精神升华在激情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不是去喊口号、刷标语,不是仅凭一是心动甚至一腔热血,而是要以坚定的信念、清醒的头脑去想办法、去实践、去工作、去创造、去奋进!我以于桥村党组织书记的”第一使命”、“第一责任”、“第一任务”、“第一项目”, 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村民群众、五老、青少年深入学习宣传《海安市革命老区发展史》,深入了解海安市革命老区和革命老区精神,了解海安革命斗争历史,了解海安解放70年发展史,了解海安建设、改革、发展进程、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进而不断强化干部群众的革命老区意识,担当传承红色基因责任,奋力谱写海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70后”的我从学校毕业后,积极投身创业富民伟大实践,创办了家乡最早的“扶贫工厂”,带动父老乡亲们走上“洗脚上岸”务工致富的小康路。我获得海安“青年创业标兵”褒奖,先后担任于桥村村主任、支部书记20余年,历任两届镇党代表、三届镇、市人大代表,率先推动建成第一个“家庭农场”,打造了全国首创的“板凳讲习所”,多次获评县优秀党员、优秀党组织书记、优秀人大代表。于桥村一跃成为市文明村、全民创业先进村、三星级先进村、南通市小康红旗村、省绿化、卫生创建先进村。

这些年来,我秉承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职责,弘扬老区精神,挺立家乡大地,以敏事善为的作风昂首挺胸扛起肩上那份沉甸甸的“头雁责任”,突出勇于担当、引领发展、凝聚民心工作重点,带领父老乡亲创造出有声有色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新成果。

聚智壮大干事创业新力量

于桥村是由原4个自然村合并的大行政村。由于多种原因,村里矛盾较多,村干部很难连任两届,村集体经济落后。我一心带领创业青年村民创办纺线厂,积极安置贫困农民进厂务工,让他们在家门口上班就业,脱去贫困帽子,激发了广大村民自主创业奔小康的热情,赢得广大党员干部的信任度、支持率。那年,我在新一轮村支部换届选举中,全票当选村支书。

上任伊始,我和村两委会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论述:“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树立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我坚定信心,潜心增添于桥村干事创业“新成员”,积极壮大乡村振兴力量。

打造一支有信念、作风严、有本领的干部“铁军”,是乡村振兴的制胜点。我坚持加强党管农村的全面领导,锤炼干部“精气神”,坚决防范干部队伍中浮现的思想松劲懈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三大”风险。 

我以振兴振兴是“责任”,也是“使命”为己任,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主动夯实党建之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认真履行乡村振兴主体责任,不断砥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提升党员干部高度的使命担当,洗去思想之疲,不断提高决战决胜乡村振兴政治站位,用敢发展、能发展、大发展的业绩向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答卷。 

我特别组建于桥村“新乡贤文明建设委员会”,发挥他们专长、优势和威望,负责指导全国首创培育新时代农民的“板凳讲习所”辅导宣讲,讲政策,讲法律,讲思想,讲文明,讲文化,讲技术,讲知识,讲出了全村新气象,获得国家文明委的表彰。我注重知人善任,推荐村里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15位“五老”认领了自己的志愿服务功能性“新岗位”,形成了充满活力的于桥村真情惠民的招才引智岗、公益服务岗、科普宣讲岗、项目服务岗、民事调解岗、村务管理岗等“七支品牌服务队”,让党员干部把身份“亮”起来,使“三农”工作“动”起来,把服务群众的行动“热”起来,立足岗位创新争先,有力有度地树立于桥村“新班子”的良好形象。他积极争取企业帮村挂钩、“结对帮扶”,创建“三农”惠民基地,引进并推动建成3家“小而优”专业合作社,使于桥村两委会不仅有了荣誉感,而且增添了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责任。

聚力开发脱贫攻坚新局面

这几年,我将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锁定为“历史使命+政治责任”,切实高举党建引领的旗帜和弘扬老区精神,凝聚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强大力量。 

我积极坚持组织引领,锻造“火车头”。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组织建设,让党组织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加强阵地建设,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服务窗口,优化便民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强化政治学习,组织党员不仅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发展史》和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 

我积极坚持人才引领,锻造“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雁阵”。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我村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富民强村作为自己的政治担当,将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党员干部带头干,发挥“雁阵”效应,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既要筑巢引凤,吸引优质人才回乡创业,也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形成干部苦干、党员争干、群众帮干的良好局面。 

我积极坚持创新引领,用好“金点子”。要彻底拔掉贫困户的穷根,必须增加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留守增富”技能。这是我一直思索的“科技富民”的现实课题。我深入调研,倾听这些农村“三留守”人员的心声:我们不能眼巴巴地苦留守,不能光围着锅台转,应该多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多有所作为。我积极推动开展“三留守人员”为主力军的“科技兴家”行动,积极与农委“联姻”,发挥乡贤回报家乡作用,启动于桥“水产养殖专业村”项目工程,发动“三留守人员”利用河沟河塘、废弃坑塘、大小河道搞起“特色水产养殖”,精心打造“于桥精品水产养殖经济”,不仅使养殖户每年平均户增1.5万元“养殖经济收入”,而且有效探索了“以河养河”的新路子。国家新华网、《大江南北》等主流媒体多次做了重点报道,成功叫响了“于桥水产养殖经济”品牌。镇党委政府授予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功勋奖”。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之年,本来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难度,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也更为艰巨,必须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来不得半点懈怠。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脱贫基本标准不会变,不会降低,也不会拔高,要坚持这个标准不动摇。时间安排总体也不会变。对按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有信心!”。我在庆祝建党99周年主题活动中,向全村作出承诺,发出号召:当下,我们要战“疫”不忘战“贫”,齐头并进。 

现实生活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外出务工受阻,低收入人口外出务工人数较往年明显下降,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难以生存,找工作难度增大。二是时令农产品的销售受到影响,部分农产品只能在本地销售,销售途径不多对农户的收入有影响。三是部分扶贫项目收益受到影响,扶贫项目因为疫情原因停滞不前,收益难以保障。 

因此,我们务必大力弘扬海安老区精神,坚定信心,绷紧弦、加把劲,把战“疫”和战“贫”融合起来统筹推进。疫情会对脱贫攻坚产生影响,但是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现在,关键点是要防止松劲懈怠、精力转移,不放松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两根弦,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凝心聚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要继续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持续关注返乡人员的核查和管理,不因疫情暂时的稳控而放松,特别要外防输入,不能麻痹大意,用好电子健康码等注册管理,做实做细防控措施。二要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做好跟踪服务,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在本地区就业创业,提高就业率。同时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解决贫困人口就业,要求企业为低收入人口就业提供优越条件,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三要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对集体扶贫产业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全力保障扶贫产业按序时按进度生产,保障最低收益,做好贫困人口分红。同时注重加大对低收入农户个人脱贫产业扶持力度,深入农户家中了解需求,最大力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保障农户收入,做到“脱贫不返贫”。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使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更要大力弘扬海安老区精神,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科学应对,精准发力,打赢两场硬仗,确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把亟待解决的问题真实原本地暴露出来,抽丝剥茧,针对战“疫”战贫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断提升干部战贫潜力和稳贫能力,巩固好脱贫成果,要为复工复产踩实“油门”,更要防范脱贫工作半路“抛锚”。继续着力解决在贫困人口返工就业、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党员干部要敢于临阵指挥,防疫脱贫统筹兼顾,做到坚守岗位、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执行有力,政策执行“下得去”,脱贫成效自然“上得来”。

聚情采纳民意凝聚正能量

联系工作实践阅读《海安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就会油然而生,更加热爱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我深知自己担任人大代表的光荣责任: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光荣称号,更是一种责任,始终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明晰、履职上忠诚,坚持依法履职,反映民意,为民建言,积极对照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增强责任意识,履行岗位职责。

我积极发动群众投身富民强村的实践,让广大党员干部搞清楚自身和本村的优势、劣势,精准做好兴村规划的基础准备,选准本村发展的产业和目标,让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焕发生机,夯实了产业兴旺的经济基础,扩大了乡村旅游规模。我亲自向村民做宣讲:土能生白玉,地可产黄金。我担当使命,深入一线问民计,拜访专家求智囊,竭尽全力谋划青墩村发展的产业和目标。是选择有机或大棚果蔬种植,还是选择林果业?是选择村集体发展项目,还是选择服务行业?这都要根据于桥本村实际,真正做到靠地吃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企连企,把于桥发展优势的最大化效益充分发挥出来,把劣势想办法转化为优势。

我全面公开村务,充分发挥村民民主议事的权力,做任何工作都坚持以民主改进聚民心,以民生改善暖民心,以作风改变赢民心。选什么产业、怎么选、怎么干,都让群众来决定,干不干让百姓定,干什么让百姓选,好不好让百姓评,让百姓自己做主,真正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作用,让村民自觉加入于桥村振兴的道路上来。

我更注重关注民生,坚持每年深入基层“采纳民意四季行”,面对面与100多名群众促膝谈心,撰写了《阻断贫困户因病致贫的穷根》、《适时改造农村旧危房》、《积极探索建立民间河长制》、《稳步推进农村厕所改造》等高质量“建言”、“提案”,均被上级采纳。

为营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氛围,我写过专题“提案”,也积极在本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格言、孝道故事、勤廉警句等刷写在村路、公众场所。为满足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还成立了文艺宣传队、舞蹈队,兴建了文化广场、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文娱活动中心,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金杯银杯,难抵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比不上群众的夸奖。“走进新时代,田支书带领于桥村实施了六大文化建设,把我们老百姓的精气神提起来了,让乡村和谐,人心顺当,村民幸福感增强了。”八旬村民严老奶奶说,“平时,我们这个乡村广场每天晚上有100多个人,年龄最大的70多岁,都来这健身跳舞,大家在一起自娱自乐,很开心,精气神提起来了,身体也锻炼好了。”

青春奋进,不负韶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现如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基层党组织作为所有政策的最终执行人,我们将积极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走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科学应对,精准发力,打赢两场硬仗,确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编辑:高锋]
上一篇:“海安龙舞”杂说下一篇:发扬海安老区“战灾精神” 建功防控疫情“阻击战”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