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爱平 1938年春,江苏启东的两位进步人士——施方白、沈维岳,长途跋涉,从武汉经西安辗转来到延安。在延安有关方面的关怀下,两人先后参观了抗大、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属的医院、银行、印刷所、高等法院等,结识了延安一大批党政军学各界人士。 在延安,施方白、沈维岳先后受到了毛泽东主席三次接见。在和主席的交谈中,沈维岳提出进“抗大”学习的要求。毛主席笑着说:“沈同志,你是黃埔同学,军事你是学过的,学政治嘛,现在的政治主要就是打日本鬼子。沈同志抗战意识又很清楚,可以回到家乡组织游击队,进行敌后抗战。” “敌后也能抗战?”沈维岳觉得很新鲜。 “是的,”毛主席解释道,“我们抗大学生大部分是走敌后抗战的道路,只有小部分到八路军部队。” 沈维岳又对主席恳切地说:“我要参加共产党。” 主席一笑,说:“共产党的门是开的,凡是具备条件的都可以参加,你到敌后组织游击队,进行抗日,会有人找你的。”一席话令沈维岳深受启发和鼓舞,心里就像刚升火的炉膛,热乎乎的。 沈维岳——这位追求革命的进步人士,就是我的外公。 外公1899年出生于江苏启东,早年因家境贫寒,在崇明劳苦师范只读了一年书就辍学回乡,当了小学教员。期间,目睹中华大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土沦丧,外公一腔爱国热情油然而生。1925年,经季方先生的介绍,外公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后来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北伐,先后任政治宣传员、十七路军连政治指导员、十四路军营政治指导员等职。 大革命失败后,外公回到家乡启东,不久担任县公安队队长,后因掩护共产党员顾南洲而被革职。 1930年春,外公来到上海,参加了邓演达先生组建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的前身)。次年7月,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了邓演达及临时行动委员会的20多人,外公也一同被捕入狱。3个月后,邓演达被害,外公和其他战友被宋庆龄营救出狱。 1931年,外公经周士第介绍,到19路军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19路军入闽后屡遭失败,外公被迫返沪。后又去广东参加反蒋抗日运动,再次遭到失败。 在那动乱的年代里,在那茫茫的黑夜中,经过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许多问题接二连三地闯入了外公的心头:中华民族将向何处去?中间路线能否行得通?革命道路究竟怎么走? 外公在不断斗争的实践中,,苦苦探求着救国救民的道路,原先存留心头的问题渐渐明晰起来,他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才能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前途。 遵循毛主席的指示,外公回到了沦陷的家乡,组织抗日游击队。1939年,他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抗战支队第二总队副队长。1940年新四军东进,外公担仼苏中第四军分区参谋长、启东县县长等职。 解放后,外公先后在南京、上海任职,调入南通后,曾担任中共南通市统战部副部长、南通政协副主席。 我的外公经历了我国近百年历史上的巨大变革和发展,走过了一条真诚追求进步,炽烈寻找真理的道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壮大。他对党的忠诚和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精神,深深影响和激励着他的后人们。 他的三个儿女——我的母亲、舅舅、姨姨,在他的引领下,当年也都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一心跟党走,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成员,他们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奉献了青春和热血。 外公以忠诚和坚定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他在我们孙辈的心目中,似一座闪亮的精神坐标。 我小时候不止一次地看到外公随广播里振奋人心的乐曲唱《国歌》的情形,当唱到最后一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时,外公的双手有力地挥动起来,伴随着末尾“进”字的延长声,外公那略带着的家乡口音、那激动与豪迈的神情,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 犹记得外公那时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元交党费,以表达对党组织的一片赤诚之心。我在郊区插队时,公社的一位知青带队干部曾主动跟我提起这件事,话语中充满着对外公的敬意,我更是受到了感染和激励。 我在下乡插队期间,通过努力,也和外公及父辈们一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当外公知道我入党的消息时,由衷鼓励我说:“很好!很好!” 后来我师范院校毕业,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言传身教,为培养学生竭尽全力,争创佳绩。兼任学校人事工作及党政办公室主任,我恪尽职守,牢记宗旨,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努力为党旗增辉。曾多次获得“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的表彰,并荣立三等功。 从青春岁月走到花甲之年,我不断成长,像外公和父辈们一样,常怀赤子之心。 退休后不久,我担任了学校退休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做到退休不褪色,继续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我利用党课、支部活动日等载体,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谈体会、话发展中,激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我曾编写了《党的基本知识20题问答》供支部党员学习讨论,通过学党史国史,荡涤心灵、淬炼党性。对行动不便或身居外地的老党员,努力做到上门送学或电话或微信传达,传递组织温暖。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去年防疫居家的日子里,我在家人的鼓励下,发挥余热,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开始撰写文章。至今已有数十篇在公众号里展示,其中有几篇发表在报刊上。我要用手中的笔,书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让身边的人,更好地了解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新发展、新变化,激发追梦热情。 今年,我们将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抚今追昔,我不禁心潮澎湃。我党的宏伟大业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接续奋斗,愿红色精神光耀新时代,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