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凤贤 习近平同志心目中的“金山银山”,早在半个世纪前的启东老区大地上出现过:一座是以金灿灿的玉米堆成的“金山”,在阳光下熠熠升辉;一座是以白花花的棉花垒起的“银山”,伴着白云,欲与天公试比高。 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推到1965年春天启东某个生产队的仓库里,坐满了男女社员,有线广播喇叭里传来了秦素萍女县长亲切的话音“社员同志们,大家辛苦了!我们种田如果只为吃饱着暖,那太小看自己!今次我去北京参加全国棉花工作会议,敬爱的周总理说,这棉花工作会议不仅每年都开,我还要每次都来。说到全国不少地方冬天没有被子,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不少人还饿肚子时,他不停地用手绢擦眼泪。讲到多产一斤棉〔粮〕功德无量时,我连连点头,我们启东人要多为国分忧!周总理专门听了我的汇报,高兴地说你们棉花高产,粮食也高产,自给有余,我们就是要树这样的典型!”接着,她通俗易懂地讲“种田为革命”就是把总理希望变成战胜各种灾害和困难的勇气和办法;实行科学种田,就是把大家的聪明才智用在改进耕作制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单产和总产上。 启东儿女从党诞生那天起就心向党跟党走。共产党领导的启东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顾民元,激情讴歌启东是祖国的新土,“苦难勤劳的人民,怀着争取未来生活的希望,新土的千万大禹开拓出中国的新土。”真正成为新土主人,以3000多英烈鲜血的代价換来!圆陀角大禹塑像,正是新土主人的缩影!在没有挖掘机、泥浆泵的年代,就是凭一根扁担一把锹,一副肩膀只管挑。套圩筑堤、开河做岸、开沟理墒、并港建闸、平整土地,几十年来全部工程量达数十亿立方,筑成“新的长城”。使水旱灾害频发的不毛之地,变成涝能排、旱能灌的宣粮宜棉、能承担金山银山的沃土。 老区人民心向党,在三年困难时期人民缺衣少食的情况下,自觉站起来为党为国分忧。总理与人民心连心,启东人民也有暖心之感。从1962年至1975年开了12次全国棉花工作会议,其中周总理8次接见了启东代表,奏素萍和另一位县代表都连续三次受到总理接见,聆听他的亲切指导和教诲。周总理还把浙江慈溪代表找来,同启东代表手拉手结成互帮互学对子。周总理第一次同秦县长谈话,问启东农田面积、棉田计划面积、细到每亩棉花多少株、每株结桃几个、什么品种、多少衣份等,一个问得细致,一个答得正确,然后涉及到台风怎么防的防风林、农药农具供给问题请有关部长直接过问落实好,他要求大家抓得细又实,有成效!真是名符其实的“周到总理”。总理一次同美国记者讲“你们美国棉花有什么了不起,我家乡江苏启东棉花大面积高产稳产!”启东人民听了总理一次次殷殷嘱咐,把爱戴深情用在粮棉作物栽培的全过程,全凭双手用钉钯、铁搭、斜凿、扁担、粪桶等祖传农具辛苦劳作,尤其三夏三秋大忙季节,每天都是“两个黑隆隆”(出工早、收工迟),“三个急匆匆”(吃饭三扒两咽),竭尽全力要一手抱个金娃娃:一手抱个银娃娃,年终让周总理高兴高兴。从1964年到1972年的峥嵘8年间,启东人民一心牢记周总理的嘱托,在人均亩把地上向国家总共交售商品粮68820万斤;交售皮棉63962万斤,平均每年亩售粮950斤,每年亩售皮棉超过120斤,而且很少有风调雨顺的年份,低温、虫害、台风、阴雨、干旱或是交替出现或是结伴而来,可仍能交出一份令总理满意的答卷。 总理逝世后,棉乡儿女沉浸在无比悲痛中。全县上下决心再夺高产再造金山银山,以告慰总理在天之灵。1978年,县委书记孙秉谦提出“百万人民百万担,人人挑一担”的口号,成为县委带领大家战胜连续100多天干旱,虫口夺棉,定叫“启东这面红旗再红一点”的巨大精神力量,夺得总产皮棉104万担,出现了单产皮棉起过200斤以上的新安等4个公社。江苏省委发来贺电说,你们怀着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坚定不移地为夺取百万担皮棉而努力,祝贺启东在开始新长征中棉花生产上打了大胜仗。 1998年3月5日,启东市委.隆重举行“纪念周总理百岁诞辰暨《恩泽棉乡》首发式”。多次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的原启东县女县长秦素萍同志,在大会上深切怀念周总理对启东在六十年代取得粮棉双高产极为重视、关心和支持的生动情景,亲自树立启东为全国棉区学习的榜样!《人民日报》社论号召产棉区要向启东学习。市委领导在讲话中强调我们不忘周总理重托,曾以“金山银山一担挑”享誉全国。今天举行纪念大会,市政协编的《恩泽棉乡》一书,集中记载了棉乡儿女对敬爱的总理深深思念,人民的好总理永远活在百万人民心中,我们一定要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再创一流业绩。 我在会上最后发言,以总理默默奉献精神主动担当这一重任,以总理的谨慎细致的作风做好史料的征集编写修改定稿工作,我定的标准是:此书若能让总理看到,能点头微笑:让父老乡亲们读读,觉得真有意思,我这个调研员一年多废寝忘食地编《恩泽棉乡》是值得的。 |